星期五, 十月 27, 2006

Experience, experience

今天的天气非常糟糕,雨一天没停过,那种阴冷的感觉又像回到了上海。我还是冒着雨去喝了咖啡,为什么,我自己也不知道。和Bob在喝咖啡的时候,又挑起了一个经典的话题:胶片对决数码 (Film vs. Digital)。我喜欢把这个话题叫做red-neck topic,凡是讨论这个的人很少没有到最后脸红脖子粗的,因为这样的讨论经常很快就偏离了思辨的轨道。对我来说,这是一个形而上的问题,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。作为专业摄影师,对于胶片的热爱和留恋源于胶片带来的特殊个人体验,而非画质上的优势(他这样的胶片hardcore也承认胶片对数码技术画质上的优势必定会在不久的将来消失殆尽)。

我们经常提到的一句话就是“艺术源自个人体验”。这句话可以分成两步来理解。首先从现实到灵感的转化需要个人体验,这种个人体验可以是直接的,比如肢体接触,也可以是通过中介的(mediated),比如上网浏览。在灵感转换为作品的时候,直接的表达方式可以是行为艺术,相对间接的方式可以是雕塑,绘画。数码摄影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更加间接的方式。(所谓直接,间接的衡量标准,我觉得是“用于表达的媒介的技术复杂程度”和“信息转换过程中需要经过的媒介数量”的综合)。举两个例子。

一、一个人站在海边,有感而发,开始舞蹈。无论是现实到灵感的过程,还是灵感到作品的过程,都是通过最为直接的个人体验实现的。

二、一个人看画展的时候,看到一副大海的画,拿起数码相机拍了一张照片,回家以后去用photoshop又修改了一下,变成另外一副作品。很明显,这当中经过的媒介很多,媒介的技术复杂程度也很高。

当一种媒介的技术相对简单的时候,创作时需要的个人体验就会相对复杂。大幅照相机构造简单,操作比全自动135单反复杂,复杂的操作构成的了复杂的个人体验。暗房技术比电脑技术简单,操作起来更是比使用计算机图形程序复杂的多,需要更多的时间。最重要是,它所带来的复杂的体验不仅体是复杂的肢体动作,更是复杂的心理活动(比如等待结果的焦虑,看到结果的满足或是失望,抑或整个过程的不可逆带来的种种心理效应)。很多人,尤其是像Bob这样的把青春献给胶片的摄影师,都认为个人体验的复杂性是对艺术的沉浸和尊敬最好表达。

上面提到的两个例子,从表面上体现了“个人的原始”和“社会的文明”的二元对立对艺术创作产生的影响。然而,当我们把视线转到这对矛盾转化的过程时,就会发现今天我们创作使用的工具(媒介)在我们的灵感和最终作品之间插入了太多的技术,而我们已经习以为常。但是,当过多的复杂媒介介入到现实和灵感之间,让我们现实的体验变得苍白,而我们却一如既往的笑纳的话,艺术会走向哪里?这才是我真正担心的。

没有评论: